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生活常识 >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课教案

【www.tgcar.cn--生活常识】

1邓稼先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 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 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 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 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3 .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点击播放视频(PPT呈现内容) 明确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 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 2年零8个月的时间, 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二、教学新课(-)走进人物 走近作者一一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 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 究院院士等。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 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介绍一一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 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 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 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为另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 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 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 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结构(一)字词积累 宰割、奠基、元勋等词语(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六部分内容,并思考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 第一部分(19)在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 先。 第二部分(1018)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19一29)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 先。 第四部分(3033)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和骄傲。 第五部分(3439)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戈壁沙滩。 第六部分(4044)引述电报书信评价赞扬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质,流露 对朋友的深情。 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 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 分的补充、延伸、扩展,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方法总结 (1)文中的小标题(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初识稼轩 1.请在文中勾画出邓稼先最让你感动的事件或语言,并进行批注。用“从 (事、言),我感受到了一个邓稼先”的句式说一段评述性的话。 示例从他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 著的邓稼先形象。 明确从他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 著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我感受到了一个心系国家的邓稼先形 象。 从他历时28年成功设计了 “两弹”,把我国的国防武器提升到世界先进水 平,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著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在“文革”初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个没有私心、受人 尊敬的邓稼先形象。 从核武器试验发生意外时,他说“我不能走”,我感受到了一个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身患癌症,经历三次手术,病中仍关心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工作,我感 受到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形象。 【助读资料】 邓稼先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 年回国。1986年7月,因受核辐射身患癌症逝世。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 中国“ 两弹 元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 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因在核武器领导与规划工作中的杰出贡 献,邓稼先在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89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总结邓稼先是一个心系国家、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没有私心、甘于奉 献、功勋卓著的人。 目标导学三跳读课文品赞稼轩 1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这一百年的历史 是怎样的 明确只举1898年为例“租借”99年,“租借”25年可见,这一百 年是被侵略和压迫的一百年,是屈辱的一百年。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 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 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 .为什么直到第一部分结束时才点出“邓稼先”的名字 明确内容上从任人宰割倍感屈辱,到站起来了扬眉吐气,在读 者已经有强烈的心理预期中,适时地点出“邓稼先 的名字,达到醒目有力,震 撼人心的效果。 结构上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做出巨大贡献默默奉献的邓稼先。 3 .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请从国籍、职务、功劳、 学术水平、文化背景、性格为人方面比较奥本海默和邓稼异同之处。 明确国籍不同,奥本海默是美国,邓稼先是中国;职务相同,都是原子弹 设计领导人;功劳相同,都是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学术水平相当;文化 背景不同,奥本海默是美国文化,邓稼先是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为人不同,奥本 海默是锋芒毕露、善于辞令、复杂的人,邓稼先是中国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纯”、朴实。 明确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 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 越的成就。这样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的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 .从“民族感情友情 ”这部分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是怎样的人(结合 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如第31自然段“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 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 ,表现出邓稼先对工作认真、谨慎的态度, 即便是对挚友也绝不违反规定,可见其为人忠正。 【知识链接】 他们是同乡同 展开阅读全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课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tgcar.cn/doc/4335022/